「運動創傷」管理通識- P.R.I.C.E.R法則
- Garrick Yeung
- 2017年9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Text: Garrick Yeung
(IPTA Master Personal Trainer & IPTA Advanced Sports Injury Rehabilitation Specialist)
19 September 2017.
假如不幸地在運動期間受傷,例如肌肉或軟骨撕裂(tear)、肌肉或肌腱拉傷 (strain)、韌帶扭傷(sprain)、骨折(fracture)、脫臼(dislocation)等,這時期稱做急性期 (Acute Phase)。這種傷害一般令傷者感到患處腫脹,壓痛,紅,熱,或可能嚴重至劇痛。傷患處隨後的活動幅度可能受限,影響正常的肌肉力量及活動能力。
.
如果在物資及人手許可的環境下 (受傷發生場地),一般處理急性運動創傷的方式都會施行PRICE方法,目的是盡可能控制受傷部份的痛楚及肌肉腫脹程度。
P (Protection) 保護- 使用繃帶包紮或支架固定,以作穩定作用
R (Rest) 休息- 立刻停止運動,避免移動患處以免傷患處程度惡化。
I (Ice) 冷敷- 為了減緩血流擁擠到傷患位置及使患處的毛細血管收縮,以冰敷方式可以消腫及舒緩痛楚,可考慮冷敷約10-30分鐘,視乎傷勢而定。
C (Compression) 施壓- 可於冰敷期間進行,在患處及腫脹範圍按上急救用的墊片。
E (Elevation) 抬高- 把患處抬高,以減少血流到患處。舉例: 上肢受傷時,將患處抬高約胸口或肩膀水平 (高於心臟位置); 下肢受傷時,則抬高至髖關節水平。
R (Referral) 轉介- 假若患者於48小時內情況未有改善或在施行PRICE法則後的一段時間仍然持續感到痛楚,出血等徵狀,必須立即尋求醫療診治。

Photo Adopted from https://firstaidforlife.org.uk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02/PRICE-2.jpg (19/9/2017 12:02 pm)
Stretching Photos Demo by Garrick Yeung
靜態股四頭肌伸展(Static Quadriceps Stretching)

